摘要:文章分析介紹了按經濟電流選擇電力電纜截面的經濟選型方法,并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對經濟電流和經濟截面如何進行選擇及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按經濟電流選擇電纜截面的方法可起到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電力運行可靠性等多方面作用,應積極廣泛推廣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關鍵詞:電力電纜;經濟電流;經濟截面;經濟選型
電力電纜截面選擇是一個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因為它是電氣(供配電)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傳統的電纜截面選擇方法是按技術體選擇,可分為4類:①按允許發熱條件選擇,也就是按允許載流量選擇;②按允許電壓損失校驗;③按短路熱穩定校驗;④按保護靈敏度校驗。另一種電纜截面選擇方法是按經濟電流選擇,過去由于缺乏基本數據,設計人員難以在這方面著手,長期沒有很好解決。
我國成為WTO成員國之后,電氣設計領域也要與國際接軌,陸續等同、等效采用國際標準來充實或替代原有標準。在電力電纜截面選擇標準方面,近年來有兩大發展,一是低壓電纜的載流量國家標準(GB/T 1689515—2002)問世了。它等同采用了IEC 60364-5-523—1999,從2003年3月1日開始實施,這個標準的問世,填補了我國此領域長期缺乏國家標準的空白。二是推廣應用IEC 287-3-2—1995《電力電纜截面的經濟最佳化》,也就是經濟選型。
1 經濟選型的概念
按經濟電流選擇電力電纜截面的方法是經濟選型。所謂經濟電流是“壽命期內,投資和導體損耗費用之和最小的適用截面所對應的工作電流”。
按載流量選擇線芯截面時,只計算初始投資;按經濟電流選擇線芯截面時,除計算初始投資外,還要考慮經濟壽命期內導體損耗費用,二者之和應最小。當減小線芯截面時,初始投資減少,但線路損耗費用增加;反之,增加線芯截面時,線路損耗減少,但初始投資增加。某一截面區間內,二者之和總費用最少,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經濟選型。
有幾點需要加以說明:①線芯截面選擇時,技術和經濟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相互依存。②經濟截面和經濟電流都是有一定范圍的,因為電纜線芯截面是非連續的。圖1給出了VV-1電纜線芯截面與總費用的關系曲線。圖1中,曲線2代表初始費用,它包括電纜及附件與敷設費用之和。當截面增大時,投資費用隨之增大。曲線3代表損耗費用,當截面增大時,損耗減少,損耗費用隨之減少。曲線1代表總費用,是曲線1、2的疊加。曲線1的最低點就是總費用最少的一個截面80 mm2。顯然,選擇70~95 mm2它的總費用TOC都非常接近最經濟截面80 mm2,因此,經濟截面是一個區間。同樣,經濟電流也有一定范圍。③在經濟截面的范圍內,可選擇較小截面。
1—總費用;2—初始費用;3—電能損耗費
圖1 VV-1電纜線芯截面與總費用的關系
2 推廣經濟選型的原因
按經濟選型來確定電纜截面,可以節約電力運行費用和總費用,可以節省能源、改善環境,還可以提高電力運行的可靠性。我國在兩網改造之前,農村電網的線路損耗達20%~30%,城市線損也在10%以上。全國裝機容量已超過3億kW,也就是說,電廠發出的電能有數千萬千瓦白白地消耗在電網中。目前,我國已進入市場經濟的發展時期,工程投資越來越注重整體和長遠的經濟性。因此,經濟選型必須提到議程上來了。
3 歷史回顧
1881年英國人Cord首先提出電纜經濟截面的概念。1989~1991年Parr提出了較為完整的經濟截面和經濟電流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在上述基礎上,IEC制定了《電力電纜線芯截面的經濟最佳化》標準IEC287-3-2—1995。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也進行了電力傳輸最佳經濟截面的研究,但局限于高壓架空線范疇。20世紀50年代,我國也開始研究這一課題。80年代初,原水電部給出了架空導線的經濟電流密度數據,但也局限于高壓線路,中、低壓線路不使用,也沒有電纜線芯的經濟電流和經濟截面數據。1994~1995年的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程GB 50217—1994中提出“宜選擇經濟截面,可按年費用支出B最小原則”,并給出了B=0.11 Z+1.11 N的計算公式,式中Z為投資,N為年運行費。但是存在2個問題:①年運行費N的計算涉及許多因素,沒有提供這些數據,實際上無法進行計算;②該規程限定“較長距離的大電流回路或35 kV以上高壓電纜,當符合載流量、電壓損失、熱穩定等技術條件時,宜選擇經濟截面”。這條限定是不恰當的。根據統計,我國實際使用的35 kV 及以下的電纜約占電纜總量的85%。很顯然,針對15%的電纜進行經濟核算,必定是事倍而功半。最近,該規范正在組織修訂,筆者也誠懇地提出意見和建議,受到了編寫單位的高度重視。
4 IEC標準中關于導體經濟電流和經濟截面選擇的原理和方法簡介
4.1 總費用最小法則
CT=CI+CJ
式中,CT為總費用;CI為電纜主材、附件費用及施工費用之和;CJ為損耗費用,它與負載(電流)大小、年運行時間、電價、電纜電阻(截面)、使用壽命等因素有關,可以用下面算式表示
式中,Imax為第一年的最大負載電流;RL為計算各種因素(如集膚效應、鄰近效應、護層電流等)后的實際交流電阻值;F為綜合系數,它包含8個方面的內容:①回路數Nc和導體的數量Np;②年最大負荷損耗小時
τ(單班制約為1 400 h,兩班制約為2 400 h,三班制約為4 500 h);③電價P;④附加發電成本D=252元/kW·年, 是由于線路損耗而導致額外供電容量的成本;⑤負荷增長率a;⑥能源增長成本b(一般為2%);⑦貼現率i, 即損耗是投產后直至電纜經濟壽命終了之間逐年產生的費用,都必須根據銀行利率等因素折算到當前的“現值”,i=10%;⑧經濟壽命N,根據國家電力公司動力經濟研究中心建議,N=30年。
4.2 經濟電流范圍
在一定的敷設條件下,每一線芯截面都有一個經濟電流范圍,IEC 287-3-2—1995提供了這一范圍上、下限值的計算公式是
Iec(下限)=[CI-CI1/F·L(R1-R)]0.5
Iec(上限)=[CI2-CI/F·L(R-R2)]0.5
式中,CI為某一截面電纜的總投資(包括了主材、附件及施工費);CI1為比CI小一級截面電纜的總投資;CI2為比CI大一級截面電纜的總投資;F為綜合系數;L為電纜長度,km;R為CI對應截面電纜單位長度的交流電阻,Ω/km;R1為CI1對應截面電纜單位長度的交流電阻,Ω/km;R2為CI2對應截面電纜單位長度的交流電阻,Ω /km。
IEC 287-3-2—1995的適用范圍是中、低壓電力電纜,它不同于前蘇聯的方法,也不同于原我國水電部的規定,后者都是適用于高壓架空線。
5 常用電纜的經濟電流范圍
根據IEC標準中關于導體經濟電流和經濟截面選擇的原理和方法,筆者編制了各種不同類別電纜的經濟電流范圍表。其中的部分內容如下:①6~10 kV交聯聚乙烯電纜的經濟電流范圍表,見表1。②1 kV低壓電纜的經濟電流范圍表,見表2。③架空絕緣電纜的經濟電流范圍表,見表3、表4。并對以上各表作了如下的限定:①取高電價區域華東、華南地區代表電價為05元/kWh,取中電價區域華北、華中、東北地區代表電價為04元/kWh,取低電價區域西南、西北地區代表電價為03元/kWh。②τ是最大負荷損耗小時數,為符合使用習慣,表中轉化為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取Tmax。當cosф=0.9時,單班制τ=1 400 h,對應Tmax=2 000 h;兩班制τ=2 400 h,對應Tmax=4 000 h;三班制τ=4 500 h,對應Tmax=6 000 h。
我們只要根據電價、Tmax和計算電流3個參數,從表1~4中便可快捷求取經濟截面。如果已知條件不像經濟電流范圍表格中所列的那么典型,就應當先以相應的經濟電流密度曲線中查得其對應的經濟電流密度j,再通過計算求取經濟截面。 信息來源:http://www.tede.cn
如某一負荷,計算電流Ij=150 A,T=3 000 h,當地的電價P=07元/kWh,求其經濟截面的方法是:從0.6/1 kV低壓電力電纜經濟電流密度曲線中可查得T=3 000 h,P=07元/kWh時經濟電流密度j=16 A/mm2,
則經濟截面,,取相近截面95 mm2。
6 經濟電流的討論 6.1 按經濟條件選擇與按技術條件選擇截面的比較
舉例說明:一臺水泵電動機三相380 V,37 W,額定電流IN=714 A,啟動電流Iq=469 A,不頻繁啟動。饋線斷路器整定電流85 A,瞬動電流850 A,年運行時間T=6 000 h,當地電價P=0.5元/kWh,由變電所直配,采用VV-1 3+1芯電纜單根架空明敷,電纜長度L=160 m,環境溫度30℃,變電所低壓母線短路電流有效值Ik=24kA。 信息來源:http://www.tede.cn
表1 6~10 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經濟電流范圍A 信息請登陸:輸配電設備網
注:表中數據摘自國際銅業(中國)協會資料。
表2 06/10 kV低壓電纜經濟電流范圍表A
注:表中數據摘自國際銅業(中國)協會資料。 信息來自:輸配電設備網
表3 10 kV-3×單芯架空絕緣電纜經濟電流范圍表A
信息來源:http://www.tede.cn
注:1. 以銅芯JKYJ單芯電纜為計算依據,其余銅單芯架空電纜也可參考應用;
2. 表中數據摘自國際銅業協會(中國)資料。
表4 1 kV-4×單芯架空絕緣電纜經濟電流范圍表A 信息來源:http://tede.cn
信息來源:http://www.tede.cn
注:以銅芯JKYJ單芯電纜為計算依據,其余銅單芯架空電纜也可參考應用。
(1) 按允許發熱條件選截面:IN=71.4 A,查表S=3×16+1×10 mm2(對應允許電流80 A)。
(2) 按允許電壓損失校驗:設啟動時cosΦ=0.3,Iq=469 A,L=160m,電流矩為74.76 A-km,查表Δ
u=157%,不滿足要求。
若按不頻繁啟動允許啟動電壓偏移-15%計,需選擇
S=3×25+1×16 mm2,對應Δu=10.76%
同法,求得正常運行時Δu=3.62%,滿足要求。
(3)按經濟電流選擇截面:根據IN=71.4 A,T=6 000 h,P=0.5元/kWh,查0.6/1 kV低壓電纜經濟電流范圍表得Sec=3×70+1×35 mm2。
(4)按短路熱穩定條件校驗,設短路切除時間t=0.2 s,Smin=Iz×(t)0.5/C
式中,Iz為短路電流周期分量有效值,A;t為短路切除時間;C為熱穩定系數,對PVC電纜C=114,將數值代入上式
Smin=24 000×0.20.5/114=94.1 mm2,選取S=3×95+1×50 mm2。
(5)低壓TN系統接地故障保護靈敏度校驗:當S=3×16+1×10時,單相接地故障電流約300 A,斷路器不動作。當S=3×70+1×35時,單相接地故障電流約1 100 A,斷路器動作,靈敏度為1 100 A/850 A=130,大于125的要求。
最終決定截面大小的條件,仍然是短路熱穩定條件。 通過對以上例子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①通常,按經濟電流選擇的線芯截面大于按載流量選擇的截面。大多數情況,二者僅相差2級。換言之,大多數情況下,按載流量選擇的截面,放大1~2級,會比較接近經濟電流值。
②有時,按技術條件選擇的截面會大于按經濟電流條件所選擇的截面。因此,“經濟條件”是必要條件,但還不是充分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技術條件”。
③電纜的經濟電流范圍表可見,Tmax愈大,經濟電流值愈小。按此條件選擇的線芯截面愈大,反則反之。
6.2 經濟壽命變化時經濟截面的變化
這是較為現實的問題,有可能出現。設N=30年,VV-1電纜壽命期效果見圖2,圖2中曲線1、2、3分別表示N=30、10、5年的狀況。曲線的起點都是25 mm2,那是按載流量條件選擇的線芯截面。3條曲線的縱坐標各不相同。但N=30年與10年橫坐標相同,都是70 mm2,且選擇經濟截面的總費用TOC,大大小于按載流量所選截面,
經濟效益很明顯。
當N=5年時,經濟截面左移至35 mm2,但與采用70 mm2截面相比,總費用TOC僅相差不到10%,仍然低于按載流量選擇截面的TOC值。
1—30年;2—10年;3—5年
圖2 VV-1電纜壽命期效果 6.3 年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對經濟截面的影響
從經濟電流范圍表很明顯看到Tmax的影響,VV-1電纜不同運行時間總費用利用率見圖3。圖3中3條曲線分別代表Tmax=7000、4000、2000 h。曲線起點同樣是按載流量所選擇的截面25 mm2,曲線的最低點(經濟截面)分別是95、70、50 mm2。 信息來源:http://www.tede.cn
1—Tmax=7 000 h;2—4 000 h;3—2 000 h
圖3 VV-1電纜不同運行時間總費用利用率
曲線在最低點處變化很平坦,曲線3從50~70 mm2,TOC總費用只變化1.7%;曲線1從95~70 mm2,TOC總費用也僅相差7.7%,因此,在工程設計中,不必過分追求T的準確性,只需要根據不同行業年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的統計數據就可以了,詳見表5。
表5 不同行業的年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
6.4 回收年限
由于按經濟電流選擇電纜截面時,截面較大,使初期投資增加,那么增加的投資要用多少年才能收回,讓我們計算一個例子。
某一負載IN=90 A,選用VV-13芯電纜供電,電纜長100m,當地電價05元/kWh,請分別繪制3 000、5 000、7 000 h不同小時數的TOC-N曲線。
經計算,按載流量選擇截面為3×25 mm2。按經濟電流選擇截面分別為:3 000 h→3×50 mm2;5 000 h→3×70 mm2;7 000 h→3×95 mm2。
一班制、二班制、三班制時VV-1型電纜發熱截面與經濟截面的比較曲線圖分別見圖4~6,圖中兩曲線之交點表示總費用相等,它們對應回收年限分別為368、281、236年。 信息來源:http://www.tede.cn
圖4 VV-1型電纜發熱截面與經濟截面比較(一班制)
圖5 VV-1型電纜發熱截面與經濟截面比較(兩班制)
圖6 VV-1型電纜發熱截面與經濟截面比較(三班制)
從圖4~6可見:①Tmax愈大,回收年限愈短。②曲線在交點之后,每年都有節約,節約的數字逐年加大,經濟效益十分明顯,見表6。③如果預計工程的使用年份小于回收年限,則不必按經濟電流來選擇電纜截面,以免多增加的投資不能回收。
表6 逐年節約費用比較
7 采用經濟選型的經濟效益分析
(1) 以VV-1三芯電纜為例,其負載電流總費用曲線見圖7。設某負載電流為80 A,壽命期為30年,其節約的費用數據見表7。
由此可見,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表7 負載電流80 A,壽命期30年電纜采用經濟選型節約的費用數據
信息請登陸:輸配電設備網
圖7 VV-1電纜負載電流總費用曲線
(2) 2001年,全國35 kV及以下電力電纜產量約25萬km,其中1 kV級約216萬km,平均截面為70 mm2,采用經濟選型后,平均截面增至約120 mm2,線損可節約42%;10~35 kV級約34萬km,平均截面為120 mm2,采用經濟選型后,平均截面約增至185 mm2,線損可節約35%。以上總計,全年節省損耗442萬kW,年節電量為111億kWh。按容量電價252元/kW·年,平均電度價04元/kWh計,每年節約電費約555億,并可減少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390 000 t。可見,無論是從節約電能的角度,還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我們都應該在電氣工程中采用經濟選型。
8 結論
(1) 線芯截面選擇時,技術和經濟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電纜截面的經濟選型是選擇方法的重要發展。
(2) 電纜截面經濟選型的實用方法是非常方便的,很容易掌握。
(3) 按經濟電流選擇電纜截面,通常大于按載流量所選的截面,但總費用支出會很小,而且增加的初期投資一般僅需2~4年即可收回。
(4) 大力推廣“按經濟電流選擇電纜截面”,節約總費用、節省能源,有利于環境保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信息請登陸:輸配電設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