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發電可能成為我國第三大發電電源
國內首份有關我國發電發展現狀及未來的前瞻性報告最近正式對外公布。報告將風力發電確定為我國電力事業未來發展的重點。
這份由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持、綠色和平和歐洲風能協會共同完成的報告指出,我國有能力在2020年實現400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將達800億千瓦時,可滿足8000萬人的用電需求,同時每年可減少48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報告稱,如果這些目標能實現,到2020年之后,風電將超過核電,成為我國第三大主力發電電源。
報告指出,從長遠看,我國常規能源正在不斷減少,2030年以后,我國的水資源將完全開發完,煤炭開采和運輸將更加困難,為保持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采取措施解決能源供應。
而目前,我國的電源結構很不合理,"我國電源結構中75%是燃煤火電,可再生資源和新能源只占20%多,這與國外正好相反。"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副局長吳桂輝在報告發布儀式上說。我國應該大力發展風電、水電、核電,最終使之逐步取代煤電。
報告主編、中國可再生資源產業協會秘書長李俊峰認為,風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資源,風電是新能源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開發風能資源,可以在減少石油、天然氣進口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據稱,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如果能夠充分開發,風電年發電量可達2萬億千瓦時,相當于2004年全國社會用電量。
但是目前我國的風電發電量十分有限,截止到2004年底,我國共有風力發電廠43家,并網風力發電裝機容量76.4萬千瓦。據專家推測,我國2020年至少需要10億千瓦的發電裝機。而即使按照目前政府確定的到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的目標推算,屆時我國的風電量仍然只占全部發電量的1%,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20%,有的甚至達到了50%。
大力發展風電刻不容緩。專家們預測,我國風電發展可能將分為3個階段進行:首先在2010年之前完成起步階段,風電裝機達1000萬千瓦,初步奠定風電產業基礎;第二階段是2020年達到3000萬~4000萬千瓦,實現快速發展,在全部發電裝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第三階段是在2020年之后超過核電成為第三大發電電源,并在2050年前后達到或超過4億千瓦,超過水電,成為第二大主力發電電源。
吳桂輝副局長透露,目前發改委已經對全國風力資源做了普查規劃,并確定了風力發電的主要目標。大體思路就是在東北、華北北部、西北、東南沿海一帶風力資源豐富的地區建一批1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電廠,在風力資源比較集中的河北張家口、壩上、江蘇沿海、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建百萬千瓦以上的大型電廠。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他表示"政府將會出臺相關政策對風電投資實行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