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固廢網訊:編者注:“政治學的困惑”將節選“今天你垃圾分類了嗎?”線上圓桌巔峰論壇每位嘉賓的發言,分六期作“嘉賓專場”推送,敬請期待。直播版圓桌巔峰論壇請戳 六學者縱論垃圾分類|圓桌論壇 第034期
垃圾分類如何超越段子,得到實效?本期汪仲啟老師為您帶來他的解讀。
政治學人:現在垃圾分類推動型治理形成了很多的段子,那么垃圾分類面向普通居民,應該如何超越段子,落實到居民那里,得到有效的實施呢?
汪仲啟:垃圾分類目前是熱點問題,所以圍繞垃圾分類會出現很多段子。段子,是大眾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能夠起到消解、戲謔、表達和溝通的作用。段子往往具有很強的傳播力,所以在垃圾分類這樣一種需要大眾參與的公共活動中,段子的作用并非完全是消極的。毋寧說,在普及垃圾分類的觀念甚至技巧方面,段子可能比嚴肅的公共政策和宣傳更具穿透力。它能很快地讓公眾分享一種共同的信息,從而為潛在的集體行動打下基礎。比如,上海垃圾分類“四分法”出臺之后,流傳甚廣的一個段子是:豬可以吃的是濕垃圾,豬不吃的是干垃圾,豬吃了會死是有害垃圾,賣了可以買豬的是回收垃圾。對此,大家在付之一笑的同時,可能還有某種心領神會。這樣的段子,其實凝聚了創作者對于垃圾分類方式的深刻的領悟。
政治學人:所以,您的意思是段子在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其實起著積極正面的作用?
汪仲啟:是的,但同時,垃圾分類確實不能僅憑段子就獲得成功。因為,垃圾的分類處理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十分嚴肅的關系人類生存發展質量甚至前途的問題。段子的奧妙在于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但垃圾分類恰恰是一個全領域、全鏈條、全方位的公共行動,涉及到政策選擇、技術發展、社會動員、個體行動等諸多方面,沒有任何一個段子可以反映垃圾分類的這種深刻性、復雜性和全面性。
政治學人:那您認為應該如何開展此項公共行動,讓垃圾分類產生實效呢?
汪仲啟:垃圾分類處理的“實效”,要分短期和長期。為了達成垃圾分類的目標,政府可以選擇承擔大部分政策、技術和社會動員成本,但它很難限制其他方面“搭便車”的行為。最終,政府將發現單獨由自身承擔大部分成本是不經濟的,甚至是難以為繼的。而一旦政府的成本負擔意愿或能力下降,這種由政府“單引擎驅動”的模式就可能面臨瓦解。
這里就遇到了政府政策選擇和執行的巨大難題:由政府負擔成本并驅動垃圾分類的政策議題見效快,且短期內是可行的,但長期前景黯淡;分散垃圾分類處理的成本從長期來看是理性的,但在垃圾分類議題上,成本和收益的分配、識別、核算都非常困難,相應的制度設計將非常復雜。這也是為什么往往垃圾分類只有在城市治理高度精細化的國家和地區才能實現,且往往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數代人才能實現的原因。
政治學人:日本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算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其思路對于我們來說會有借鑒意義嗎?
汪仲啟:日本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非常成熟完備,其核心特征在于三方面。一是進行精細化的垃圾分類,二是主要以社會化的方式承擔垃圾分類成本,三是主要以焚燒作為垃圾終端處理的方式。
目前情況下,我國城市參照日本模式建立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難度和成本是極大的,恐怕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成功。第一,相比于日本如此精細化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中國所需要的可能是一個相對較粗分類系統。比如,前端分為“廚余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毒垃圾”等。第二,廚余垃圾和干垃圾都可以進行多樣化回收利用,例如前者可以通過堆肥、提取、發酵、發電等加以處理,后者可以通過焚燒、填埋等加以處理。在一定的制度條件下,通過資源置換,加強管理,廚余垃圾甚至可以輸入農村地區進行資源化處理,如沼氣發電、堆肥等;干垃圾也可以輸出到外地進行填埋。第三,垃圾處理的全過程應當盡量公開,增強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效能感。垃圾資源化所產生的收益,除專業公司參與分配之外,應盡量投入社區民生項目和設施,讓居民享受到參與垃圾分類帶來的回報。
以中國目前的基層動員能力和居民素質來說,做到垃圾粗分類多樣化處理,在技術和成本上都是可以預期的。而要實現類似日本那樣的精細分類處理,不要說難度和成本極高,我們的終端處理能力也跟不上。因此,對中國而言,現階段采用多樣化粗分類垃圾處理模式,是較為可行而且容易產生實效的,也比較符合當前已經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城市的實踐經驗。而采用精細化的垃圾分類處理模式,可能在觀念上看起來很美好,但要么容易流于理想主義者的一廂情愿,要么容易流于政府的單打獨斗,從而很難獲得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