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加快“煤向電力轉化”是我省實施“三個轉化”的重要內容。2018年以來,陜北地區煤電一體化項目集中建成投運,我省清潔煤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同時,特高壓電網建設為清潔煤電外送提供“空中走廊”,陜西煤炭“足不出戶”便可送往全國。
單機單月發電5.08億千瓦時!4月18日,陜西能源趙石畔煤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智乾興奮地發布了趙石畔煤電一體化項目的捷報。整個3月,項目1號機組有效利用小時數508.22小時,平均負荷率高出華北電網火電機組12%以上,創機組投運以來單月發電好水平。
趙石畔煤電一體化項目是陜西首個建設的大型煤電一體化外送項目。項目生產的電力直接接入榆橫至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外送至河北、山東等地。
隨著一批大型煤電轉化項目集中建成投運,陜北至湖北等特高壓輸電通道加快建設,陜北地區煤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煤炭資源直接轉化為清潔電力,并通過“空中走廊”輸送到全國各地,實現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
加快電力外送
打造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
“烏金”遍地、“油浪”翻滾的陜北,擁有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陜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這里每年出產的煤炭約四分之三通過鐵路和公路向外運輸,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10%。煤炭運輸占用大量的交通資源,運力緊張的局面一直制約著陜北地區產能釋放。
加快“煤向電力轉化”是陜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煤炭高效開發利用的重要方式。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逐步提高電煤在煤炭消費中的比重。特別提出,科學推進9個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千萬千瓦級清潔高效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其中之一便是陜北。
在吳智乾看來,隨著趙石畔煤電一體化項目1號機組并網發電,陜北千萬千瓦級清潔高效大型煤電基地建設進入新階段。到今年5月中下旬,陜能趙石畔、榆能橫山兩個電廠4臺機組全部并網發電后,陜西每年將向華北地區輸送電力350億千瓦時,“全部通過特高壓輸電通道輸送。”吳智乾說。
“新建成投運的煤電項目規模都比較大,轉化能力較強。”吳智乾告訴記者,除了上述項目外,清水川煤電項目二期工程4號機組已于今年3月實現商業運營,3號機組計劃于今年上半年投運發電;規劃的三期兩臺100萬千瓦機組計劃于今年開工建設,項目裝機容量將達460萬千瓦。
據了解,清水川煤電項目配套煤礦年產能已達到1000萬噸,趙石畔煤電一體化項目也同步建成了年產能為600萬噸的礦井及選煤廠。尤其是趙石畔煤電一體化項目為全國集成度的煤電一體化項目,電廠和煤礦在同一場區聯合布置,煤礦生產原煤直接輸送至電廠原煤倉,減少了原煤的直接銷售和外運,實現煤炭資源的就地轉化。
與大型清潔煤電項目紛紛上馬相呼應,小火電項目被關停淘汰。2018年,我省完成小火電關停任務42.7萬千瓦,煤電30萬千瓦以上機組占比達到80%。
完善基礎設施
特高壓電網鋪就煤電外送“空中走廊”
4月15日,記者從國網榆林供電公司獲悉:陜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正式啟動。業內人士表示,該工程相當于建設了一條年輸送3600萬噸以上標準煤的“運煤專線”,將切實提高陜北煤電轉化能力。
一直以來,電網建設在滿足陜西省內用電需求的同時,為中東部負荷中心提供電力支持,能實現“產煤不落煤,煤從空中走”。
國網榆林供電公司黨委書記高旭介紹,陜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是榆林實現煤電轉化、推動電力外送的核心工程,該工程能夠集中送出榆林地區已規劃的楊伙盤煤電一體化項目(2×66萬千瓦)、沙梁川煤電一體化項目(2×66萬千瓦)、清水川電廠三期擴建項目(2×100萬千瓦)、西王寨煤電一體化項目(2×66萬千瓦)、府谷段寨煤電一體化項目(2×66萬千瓦)的電量以及打捆外送榆林地區的風力、光伏發電,同時還可以和榆林區域已建成的750千伏電網接通,增強榆林地區電網結構。
特高壓輸電通道在陜西已初具規模。2017年8月,榆橫至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正式建成投運,陜西電網進入特高壓時代。2018年10月,趙石畔煤電一體化項目1號機組與該特高壓工程成功并網發電,標志著陜西特高壓電力正式對外輸送。一個月后,榆能橫山煤電項目2號機組也與該特高壓工程并網發電。
大型煤電項目接入電網大通道帶來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以趙石畔煤電一體化項目、榆能橫山煤電項目接入的榆橫至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為例,每年可向山東送電約350億千瓦時,可減少燃煤運輸1600萬噸,減排煙塵1.4萬噸、二氧化碳2900萬噸,在華北地區治污降霾中發揮重要作用。
榆橫至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為陜西特高壓電網建設按下了啟動鍵。按照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的規劃,到2020年,陜西將建成7項特高壓工程,其中過境5項。屆時,陜西電網將建成“一交六直”特高壓輸電通道,將以更高水平融入全國大電網。陜西清潔煤電也將通過“空中走廊”輸送到全國各地。
清潔高效發展
優化煤電結構促進產業提質升級
“榆能橫山煤電項目2號機組創造了2項世界之,1項國內之,1項陜西省之。”在項目投運儀式上,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西北院設計總工程師王浩自豪地說,“它是世界先投運的間接空冷百萬級機組,也是陜西省先投運的百萬級機組,其196米的間接冷卻塔是目前國內投運的冷卻塔。”
空冷技術是解決富煤缺水地區火電建設的核心技術之一,分為直接空冷和間接空冷兩種方式。其中,直接空冷通過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兩種方式,直接利用空氣對空冷凝汽器中的汽輪機排汽進行冷卻,間接空冷則是通過閉合循環冷卻水系統將表面式或混合式凝汽器中的汽輪機排汽進行冷卻。本次投運的2號機組就是采用了表面式凝汽器,每年可節約用水近500萬噸。
“受清潔能源發電占比持續擴大和環保減排倒逼影響,煤電增長空間有限,運行形勢愈加嚴峻,各個項目必須把挖潛增效、改造提升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吳智乾告訴記者,去年以來集中投運的煤電項目都經過設計優化,通過新技術應用,污染物排放低于燃氣機組排放水平。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全國煤電去產能防風險工作基本面不會變,但我省屬于煤電建設預警綠色省份,已納入規劃核準的延安、安康電廠應切實落實投資、加快建設。對于確實仍無法實施的煤電項目,將調整投資主體或調整規模異地建設。
為推進煤電產業清潔低碳發展,我省將加快推進電源戰略北移,統籌自用與外送,在優先保證省內電力供應的同時,加大推進“西電東送”;加快推進陜北小火電機組整合關停;加快“西電東送”煤電基地建設,力爭紅墩界煤電項目開工建設,繼續加快推進錦界三期、廟溝門二期煤電擴建項目,力爭2020年建成。
在完善能源基礎設施方面,我省將重點完善骨干電網、農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加快“兩交一直”外送輸電工程建設,力爭榆橫至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送電規模擴大到400萬千瓦,神府至河北南網擴建線路工程年內基本建成;同時,加大彬長、延安外送輸電通道規劃論證,爭取納入國家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