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如果你是手工制造領域的焊接能手,你的身價一定很高,那是高工資、高待遇,就連獵頭公司也搶著挖你。但你將來可能就要有一個更強大的新對手——智能機器人。
在哈爾濱,自從有記憶、能推理的智能機器人出現在電機焊接領域,不僅讓電機焊接生產周期縮短一半,還能讓人工勞動強度下降90%。
升級焊接機器人開拓新領域
要說請機器人干活兒,哈電電機那是很有“眼光”。20多年前,哈電電機就引進了“IGM焊接機器人”。這是一種自動化焊接設備,當時在一些部件上替代了部分人工操作。
時至今日,這臺“IGM焊接機器人”已是“多病纏身”,哈電電機的科技人員開始琢磨改造升級它,以便進一步降低設備故障率。
創新性攻關就這樣開始了。今年春季和秋季,哈電電機對“IGM焊接機器人”進行了兩次大修,逐步恢復了設備的電氣系統與硬件結構。9月,IGM機器人完成上游法蘭模擬件鋁青銅自動化堆焊,其堆焊質量提升。
IGM機器人的“手術”十分成功,11月,這項創新成果成功應用于哈電電機承接的一個大項目“豐寧抽水蓄能電站4號機組”上下游法蘭焊接上,其焊接的“手法”和質量多次受到電站方面點贊。
把人工勞動強度下降90%
隨著哈電電機“軸瓦巴氏合金堆焊”在產量與質量要求上的不斷提升,這種堆焊存在的技術瓶頸日益凸顯。總結以往制造經驗,經過多方調研與系統論證,哈電電機計劃對“以CMT焊接機器人工作站實現軸瓦巴氏合金堆焊”進行立項攻關。
“CMT焊接機器人工作站”集成機器人、焊機、雙焊接工位、清槍剪絲、遠程監控及排煙除塵等系統,可實現遠程一鍵式控制、全自動焊接作業。與傳統堆焊方式相比,建立焊接機器人工作站能夠使人工勞動強度下降90%,使生產效率提升一倍,并有效降低耗材,改善作業環境。
經過7個月的不懈努力,“CMT焊接機器人工作站”在哈電電機落地,并迅速投入到白鶴灘水電站等項目的生產提效中。通過對焊接材料、獨創工藝技術、機器人裝備優勢的高效集成,“以CMT焊接機器人工作站實現軸瓦巴氏合金堆焊”的創新方案,成為電機行業內的經典案例,并有能力全面取代傳統質量不穩定的重力澆鑄工藝。
可使白鶴灘座環生產周期縮短一半
積累了IGM機器人、CMT機器人的成功經驗,哈電電機開始致力于高效自適應焊接機器人的系統開發和應用推廣。
高效自適應焊接機器人能夠通過記憶、推理和決策實現自適應調節,充分發揮人機協作潛能,真正實現智能制造升級。高效自適應焊接機器人系統的引進,能夠有效解決超厚板焊接填充量大、預熱溫度高、勞動強度大、持續時間短、焊接質量不穩定等一系列難題。
以白鶴灘水電站電機座環生產為例,哈電電機如果應用機器人窄間隙MAG工藝,理論上可使焊接坡口填充面積減少50%以上。如果雙機器人同時工作,生產周期可縮短一半,且質量更有保證。
目前,哈電電機的機器人焊接團隊還在研究“雙高效自適應機器人工作站”、“視覺機器人工作站”、“銅導瓦機器人堆焊工作站”以及“人機協同遙控焊接技術”,精心謀劃應用布局,助力哈爾濱電機的“智能制造”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