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央電視臺大樓火災后,高層建筑防火問題逐漸受到更多關注。2010年上海靜安區膠州路教師公寓大火,今年2月沈陽皇朝萬鑫五星級酒店大火,都一度引起高度關注。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高層建筑防火規范,但從內容上看,較側重于公用建筑寫字樓,而涉及民用建筑內容較少。以上海和沈陽兩市的高層火災為例,傷亡人員多是民用建筑樓內人員,民用建筑樓內人員居住密集,消防設施不如公用建筑樓房完善,在檢查督促上也不是太嚴格。
吉林政協委員魏長平在吉林省"兩會"提案中說,這幾場重大火災背后的起因有很多因素,但高層防火和救火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需要從政府、施工單位、住戶每個人做起的一項系統工程。
魏長平說,目前很多建筑使用的保溫層材料,多是可燃性較大的聚苯板、擠塑板材料,一處失火,還沒等火進入到走廊和室內就很快蔓延開來。另外,高層救火本身也存在一定難度,如水壓低,達到一定高度時水壓上不去,加上高處風大,給消防救火工作帶來很多困難。上海曾出動直升機參與救援工作,但由于熱氣流因素無法正常工作。
為加強民用高層建筑防火,魏長平建議,從產業方面積引導和促進建筑保溫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從安全角度對未來高層建筑施工的火災防范提出更高要求;由于民用高層建筑成本和利潤關系,其防火功能相對較弱,應盡快針對民用建筑對高層建筑施工規范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