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在未來一個階段,將是全國范圍內大規模開展'互聯網+智慧能源'試點的機遇期,無數的產業在這里面躍躍欲試。"8月10日~12日,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召開的2016中國能源互聯網大會暨智慧能源產業博覽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苗韌預測,到2030年,能源互聯網有望達到GDP的0.5%~1%的水平。電氣化、、低碳化低碳化、、智能化是趨勢"如果說因特網是一個信息互聯的網絡,能源互聯網則是一個利用因特網、為重塑能源服務的有力網絡。因為能源互聯網有眾多的傳感器、控制軟件、大數據技術,他們把能源生產端、傳輸端、消費端的數以億計的設備、機器、系統連接起來,形成能源互聯網的物聯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作出上述闡釋后強調,能源互聯網把新的能源技術、新的用能方式和新的管理模式集合在一起,其目的就在于建設高效、安全、低碳、經濟、共享、可持續的現代化能源體系。在杜祥琬看來,能源互聯網將向著電氣化、低碳化、智能化三大趨勢發展。
電氣化是指終端能源中電力的比例應大幅度提高,這就意味著直燃煤(特別是散燒煤)需求量大幅度下降,被電、氣或工業余熱取而代之;交通耗油要逐步下降,并發展電替代、生物油氣替代、氫替代、太陽能替代這四種交通能源的替代技術。
重要的是,能源系統的設計、運營和管理也將與IT和DT深度融合,使其自動化、數字化程度與效率大為提高。共享綠色電力并非易事。
可以說,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系統。
杜祥琬表示,實現能源互聯網的途徑是"兩個結合",一是將分布式與集中式相結合,既可構成獨立運行的微網,也可自下而上地與集中式的智能電網連接互動,利用智能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高效管理,構成的能源網絡,使低碳化、智能化落地;二是將橫向的多能互補和縱向的能源"源、網、荷、儲、用"優化結合,例如用火電調峰,提高間歇性能源的并網率,或者根據氣象情況調動不同的能源,也可根據能源側的波動啟動調峰或峰電的有效利用。
可以想象,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數億人將在能源互聯網上共享綠色電力。另外,能源互聯網中的"能源"還不僅僅限于電力這種二次能源,也包括電力之外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區塊鏈技術或將加速落地。
未來,能源系統要連接數以十億計的發電設施、光伏面板、儲能電池、充電網絡、用能設備,使之像一個交響樂團。面對這些超大規模數據之間的流通,亟須一個服務能源互聯網的智慧大腦,區塊鏈技術或將是選擇。
區塊鏈是由區塊有序鏈接起來形成的一種數據結構,其核心功能就是不依靠中心或者第三方機構,保障數據的真實可信,降低了業務開展需要支付的信任成本,促進業務的高效開展。
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智慧能源投資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高堅表示,能源互聯網融合信息技術與能源技術,是實現智慧能源的基石。而區塊鏈技術被普遍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后,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基礎技術,可以降低全社會的交易和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兩者的碰撞與融合,將產生智慧能源的推動力。
延伸閱讀:智慧能源與能源互聯網產業鏈初探
未來將是大規模開展"互聯網+ 智慧能源"試點機遇期
原標題:我國將實施”互聯網+“ 智慧能源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