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電動汽車的市場規模還很小,中國的電動車充電方面,我認為目前是在探索階段”,殼牌中國集團主席張新勝近日接受澎湃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全球能源巨頭,殼牌正在中國的電力市場尋找機會,同時推廣更清潔的氫能、風電、生物燃料等。
張新勝表示,殼牌注重電力業務是在“投資未來”,他認為,在未來的能源系統中,電的占比會有很大增加,現在電在全球的能源體系里大概占2%左右,但據預計電力到2050年在整個能源體系將占50%到60%的比例,“相較于現在要成長30倍以上”。
8月27日,2019年殼牌“殼”動未來大會在北京舉行,在大會的“美好出行,創領未來”主題論壇上,張新勝發言表示,電動汽車“新”在兩個方面,一是其供電的能源可再生,可以做到減少碳排放與碳足跡;二是將為未來出行帶來“全聯通”的智能化特點,利用數字化創新將通訊、娛樂甚至餐飲與出行更好地結合。
布局中國電動車市場,希望管道基礎設施盡快落地
據能源署今年6月發布的《全球電動汽車展望2019》,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超過510萬輛,而中國連續幾年都是全球的電動汽車市場。
2013~2018年,電動汽車主要市場國家的電動汽車銷量和市場份額
我國近些年對電動汽車的生產與推廣落地了一系列目標與政策,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消息,我國明年電動汽車將產銷量達到200萬左右,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占到汽車產銷量的7%-10%。此外,2018年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接受訪問時也表示,正在研究關于我國取消燃油車的時間表。
在我國對電動車的支持之外,殼牌公司本身也正在全球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做出探索,荷蘭皇家殼牌首席執行官范伯登(Ben van Beurden)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石油需求未來10年就將見頂,殼牌的目標是轉型成為全球的電力公司。2017年,殼牌收購了歐洲電動汽車充電供應商之一的NewMotion,今年7月,殼牌又在英國建立了首個150kW的電動車充電器。
而在中國,2018年10月,殼牌華北石油集團在天津試點的首座充電站已經投入運營,張新勝表示,在電動車充電服務上,殼牌正在中國探索綜合服務模式,一是施行較高的安全標準以解決大家對充電的顧慮;二是能夠達到較高的充電效率,張新勝介紹稱,殼牌充電站能夠達到30分鐘充電70%;三是完善充電站的配套設施,張新勝稱殼牌正在零售業務中推廣充電站“four-in-one(四合一)”服務,通過智能技術手段識別車輛情況與消費者喜好。
值得注意的是,殼牌在中國的電力布局目標不僅僅是電動車服務,更是對于電力管理、運輸、儲能、貿易市場的全產業鏈條發展,張新勝表示,從電力角度來講,在歐美國家,殼牌通過貿易可以讓更多資金流向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公司里,電力系統是公用的基礎設施,但我國的電力資源市場流動性不夠好,張新勝希望電網系統管道化基礎設施盡快落地,同時更多地用市場化資源配置作用力來發展這個行業。
張新勝表示,中國目前在電動汽車領域無疑在世界上是的,但從數量上來看,“中國目前有200多萬輛電動汽車,就在市場上全球了”,說明整體市場規模還是很小。
此外,今年3月26日,中國財政部等多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純電動車補貼由2018年的4.5萬國家補貼下調至2.5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則由2.2萬元減少至1萬元。財政補貼的“退坡”也給殼牌中國充電業務的推廣帶來挑戰,殼牌對于中國電力市場的布局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
關注加氫站在中國的發展,生物燃料生產要注意生物多樣性的問題
無論是殼牌進軍電力市場的策略,還是我國對新能源車的大力推廣,其背后深層次的共同邏輯都是對氫能、生物燃料等新能源與清潔能源的關注。
早在2009年,殼牌就在上海建立了個商業運營的加氫站,現在交由同濟大學運營,殼牌在德國、美國與英國等地也早已開始布局加氫站。張新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氫是由可再生的電來產生的,是非常干凈的能源,也是一種非常靈活的原料,既可以作化工原料,也可以作汽車的燃料電池。
張新勝表示,同樣重量的前提下,氫氣比油氣的能源密度高40倍,在卡車運輸領域存在很大發展空間,“大的卡車現在用電池是不實際的,電池能源密度比較低的,卡車60噸,你需要可能裝35噸的電池,有25噸可以運貨,能效大大下降了”。但在運輸過程中卡車可以用氫開更遠的距離,同時更好地減少重量所帶來的能源消耗。
對于中國在發展氫能方面的主要瓶頸,張新勝認為在于氫能車與加氫站可能出現的不協調發展情況,“有車沒有加氫站”或者“有加氫站沒有氫能車”的困局都是這一能源在中國早期發展的挑戰,此外,張新勝表示目前的氫能源車發展還是在早期的階段,氫電池發動機較高的成本也是他擔心的問題。
張新勝表示,對于中國氫能的早期發展,政府與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角色至關重要,他以2022年冬奧會舉辦地張家口市為例,“比如張家口政府表示2022年需要1500輛氫能公交車,還有豐田表示也將為冬奧會投放500輛氫能汽車,那張家口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建設加氫站的)地方。”
事實上,張家口已經形成了中國首個全產業鏈氫能源生產應用基地,2018年1月,張家口市一次性采購氫燃料公交車74輛并在當年的7月和10月分別投放到了三條公交干線中。豐田也已經在首屆中國博覽會上表示會將氫燃料汽車應用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張新勝表示,在加氫站的選址方面,如果政府與汽車生產商均在某個城市進行布局,有人造車、有人買車、有人用車,那么那里一定是殼牌非常關注的地方。
在生物燃料方面,張新勝表示,殼牌的生物燃料研發工作迄今已持續30年,利用殼牌特有的IH2(IH square)技術,可以把秸稈、稻草桿、麥稈等垃圾轉化成柴油、汽油等生物質燃料,殼牌也是早幫助航空行業認證航空可使用的生物燃料的公司。從技術角度,張新勝表示生物燃料的生產并不復雜,用普通煉油的設備即可生產,但生物能源的應用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
張新勝特別提出“bio-diversity(生物多樣性)”的問題,他表示,玉米、棕櫚等都是很好的生物燃料,但“土地開墾用來種這些植物的時候,很多其他生物就會消失掉”,很多地方沒有足夠的水源,連種食品的水源都不夠,更別談生物燃料,所以生物燃料雖然是殼牌關注的新能源之一,但其本身的生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2019年殼牌“殼”動未來大會還包括2019年中國大學生“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挑戰賽活動,8月28日,挑戰賽在北京金港賽車場順利舉辦,是“殼牌汽車環保馬拉松”在中國的首次落地。來自全國各地17所高校的20支車隊,通過親手設計、制造、駕駛的節能車輛,以“用少的能源,行遠的距離”為宗旨,在賽道上一較高下。
原標題:殼牌中國集團主席張新勝:探索中國電力市場,布局新能源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