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記者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獲悉,我國首個海上大型深水自營氣田——陵水17-2開發井正式開鉆,這標志著歷經20余年的科研攻關,我國已基本掌握深水油氣田勘探開發全套技術,具備了自主開發1500米級深水油氣田核心技術能力,對加快國內油氣勘探開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對深水的概念隨著深水勘探技術的發展不斷演化。目前從水面到海床垂直距離達到500米以上的可稱為深水,1500米水深以上為超深水。數據顯示,南海油氣資源極其豐富,70%蘊藏在深海,但深海勘探難度極大。尤其是南海西部深水海域,地處于歐亞、太平洋和印澳三大板塊交匯處,經歷了極其復雜的地質作用和演化過程。
由于眾多條件的限制,我國深水油氣勘探起步較晚。面對深水油氣勘探技術裝備“一窮二白”的局面,中國海油從基礎做起,學習國際先進經驗,自主創新理論研究,形成了我國海上深水氣田高效開發技術體系,使得我國躍升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具備深水勘探作業的國家之一。
2014年,中國海油勘探鉆獲我國首個海上大型深水自營氣田——陵水17-2。2015年8月,我國首口深水高溫高壓探井——陵水25-1S-1井順利完鉆。2015年12月,我國首個超深水氣田——陵水18-1氣田鉆探成功。這些深水氣田的發現,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深水向超深水的跨越,用3年時間掌握了外國人30年累積的常規深水、超深水及深水高溫高壓整套深水鉆探技術的應用。2018年12月,陵水17-2氣田正式進入實質性開發建設階段,表明我國已掌握適應南海深水復雜海域的生產平臺設計、建造和安裝技術。
陵水17-2氣田距海南島150千米,該項目的開發將開創世界首例深水萬噸級儲油半潛平臺的開發模式,形成我國海上深水氣田高效開發技術體系。項目投產后,每年將為粵港瓊等地穩定供氣超過30億立方米。
目前,中國海油已在陵水17-2氣田所在海域建成崖城、東方兩大天然氣生產基地,同時依托長度亞洲第一的“崖城-香港”海底輸氣管線,把已探明的崖城、東方、樂東等海上氣田串聯,建立起環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島自由貿易試驗區連通各海上氣田的天然氣管網大動脈。依托這條天然氣管網,中國海油油氣勘探開發再由近及遠向南海中南部推進,建成南海萬億大氣區,最大限度開發南海天然氣資源。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表示,為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中國海油啟動了“七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了深水高溫高壓領域的勘探開發力度。陵水17-2氣田的開發,不僅是我國海洋石油工業的一次重大實踐,更是中國海油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切實行動。未來中國海油將繼續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努力增儲上產,為推動我國海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