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金屬電纜橋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屬電纜導管必須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金屬電纜橋架及其支架全長應不少于2處與接地(PE)或接零(PEN)干線相連接;
2非鍍鋅電纜橋架間連接板的兩端跨接銅芯接地線,接地線最小答應截面積不小于4mm2;
3鍍鋅電纜橋架間連接板的兩端不跨接接地線,但連接板兩端不少于2個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墊圈的連接固定螺栓。
12.1.2電纜敷設嚴禁有絞擰、鎧裝壓扁、護層斷裂和表面嚴重劃傷等缺陷。
12.2一般項目12.2.1電纜橋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直線段鋼制電纜橋架長度超過30m、鋁合金或玻璃鋼制電纜橋架長度超過15m設有伸縮節;電纜橋架跨越建筑物變形縫處設置補償裝置;
2電纜橋架轉彎處的彎曲半徑,不小于橋架內電纜最小答應彎曲半徑,電纜最小答應彎曲半徑見表12.2.1-1;表12.2.1-1電纜最小答應彎曲半徑序號電纜種類最小答應彎曲半徑1無鉛包鋼鎧護套的橡皮絕緣電力電纜10D2有鋼鎧護套的橡皮絕緣電力電纜20D3聚氯乙烯絕緣電力電纜10D4交聯聚氯乙烯絕緣電力電纜15D5多芯控制電纜10D注:D為電纜外徑。
3當設計無要求時,電纜橋架水平安裝的支架間距為1.5~3m;垂直安裝的支架間距不大于2m;
4橋架與支架間螺栓、橋架連接板螺栓固定緊固無遺漏,螺母位于橋架外側;當鋁合金橋架與鋼支架固定時,有相互間絕緣的防電化腐蝕措施;
5電纜橋架敷設在易燃易爆氣體管道和熱力管道的下方,當設計無要求時,與管道的最小凈距,符合表12.2.1-2的規定;表12.2.1-2與管道的最小凈距(m)管道類別平行凈距交叉凈距一般工藝管道0.40.3易燃易爆氣體管道0.50.5熱力管道有保溫層0.50.3無保溫層1.00.56敷設在豎井內和穿越不同防火區的橋架,按設計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堵措施;7支架與預埋件焊接固定時,焊縫飽滿;膨脹螺栓固定時,選用螺栓適配,連接緊固,防松零件齊全。
12.2.2橋架內電纜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大于45°傾斜敷設的電纜每隔2m處設固定點;
2電纜出入電纜溝、豎井、建筑物、柜(盤)、臺處以及管子管口處等做密封處理;
3電纜敷設排列整潔,水平敷設的電纜,首尾兩端、轉彎兩側及每隔5~10m處設固定點;敷設于垂直橋架內的電纜固定點間距,不大于表12.2.2的規定。表12.2.2電纜固定點的間距(mm)電纜種類固定點的間距電力電纜全塑型1000除全塑型外的電纜1500控制電纜100012.2.3電纜的首端、末端和分支處應設標志牌。13電纜溝內和電纜豎井內電纜敷設13.1主控項目13.1.1金屬電纜支架、電纜導管必須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13.1.2電纜敷設嚴禁有絞擰、鎧裝壓扁、護層斷裂和表面嚴重劃傷等缺陷。
13.2一般項目13.2.1電纜支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設計無要求時,電纜支架最上層至豎井頂部或樓板的距離不小于150~200mm;電纜支架最下層至溝底或地面的距離不小于50~100mm;
2當設計無要求時,電纜支架層間最小答應距離符合表13.2.1的規定;表13.2.1電纜支架層間最小答應距離(mm)電纜種類支架層間最小距離控制電纜12010kV及以下電力電纜150~2003支架與預埋件焊接固定時,焊縫飽滿;用膨脹螺栓固定時,選用螺栓適配,連接緊固,防松零件齊全。
13.2.2電纜在支架上敷設,轉彎處的最小答應彎曲半徑應符合本規范表12.2.1-1的規定。
13.2.3電纜敷設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垂直敷設或大于45°傾斜敷設的電纜在每個支架上固定;
2交流單芯電纜或分相后的每相電纜固定用的夾具和支架,不形成閉合鐵磁回路;
3電纜排列整潔,少交叉;當設計無要求時,電纜支持點間距,不大于表13.2.3的規定;表13.2.3電纜支持點間距(mm)電纜種類敷設方式水平垂直電力電纜全塑型4001000除全塑型外的電纜8001500控制電纜80010004當設計無要求時,電纜與管道的最小凈距,符合本規范表12.2.1-2的規定,且敷設在易燃易爆氣體管道和熱力管道的下方;
5敷設電纜的電纜溝和豎井,按設計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堵措施。13.2.4電纜的首端、末端和分支處應設標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