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图118论坛118网_免费毛片看_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_91aaa免费观看在线观看资源 _2021黄色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蘭州巨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臺灣有線電視現況與其數字化的發展

企業動態

臺灣有線電視現況與其數字化的發展

2019-12-24

一概述

近年來,由于電纜調制解調器(CableModem)技術的持續更新,以混合式光纖線纜(HybridFiberCoaxial,HFC)網絡架構提供數據與電視節目并存的雙向通訊服務的時機已趨成熟。臺灣于1998年中旬完成先導型試驗,成果豐碩。奠立臺灣NII中期計劃中網際網絡、電信網絡與CATV網絡相連的基礎。

1996年2月公布的“電信法”,加速了電信自由化的實施。在審慎評估前景及全球電信自由化走向后,臺灣主管部門正式公告電信自由化進程,作為分階段循序進行之依據。

第一階段開放電信增值網絡業務。自1989年7月起,允許民間業者設置計算機等設備,透過電信網絡,來提供信息儲存、檢索及處理服務,包括網際網絡、電子資料交換、遠程交易、E-mail等服務。

第二階段開放移動通信業務。1995年6月開放數字式低功率無線電話(CT2)業務,1997年1月開放GSM900與GSM1800無線移動電話業務,同年2月公告無線電傳呼業務的經營廠商。3月公告無線移動數據業務的經營廠商,5月公告中繼式無線電話業務的經營廠商。

第三階段開放衛星通信業務。1998年5月公告受理民間業者申請衛星節目中際業務的辦法,于年底前核發執照。1998年中旬公告受理民間業者申請衛星固定通信與衛星移動通信業務辦法,并于1999年底核發執照。約15家取得籌設許可,2000年止,實際經營者約有5家。

第四階段開放固定網絡相關業務,包括市內電話、長途電話、國際電話,1999年5月公告受理民間業者申請辦法,于2000年3月公告獲得籌設許可的廠商,7月公告核發執照。2001年10月公告3G移動電話的管理規則,并受理業者申請,預計年底核發籌設許可執照,執照張數暫訂5張,采用先審后競標機制。

經過上述四個階段,臺灣省第一類及第二類電信市場幾乎已全面自由化,開放的進程如圖(a)、(b)所示,藉市場之競爭,高品質低費率之電信服務時代將來臨,CATV雙向寬頻網絡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大部份業者積極規劃建設雙向寬頻網以適應時代的需求。

在電信自由化告一段落后,下一個主要推動計劃是視頻數字化,并列為相關單位施政目標之一,經過多年的資料匯總、規范研討、規劃及宣導,目前為止,雖已建設試播系統、執行各種特性的測試,但大部份無線及有線電視臺仍在觀望及文件匯整研究中,對視頻數字化的商機抱持謹慎保守的看法,都認為市場并非想像中的龐大,因此,在政策并不明朗情況下,也只能謹慎從事。但視頻數字化為發展趨勢,加上即將進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不能獨立于國際,應以務實的理念,以最省時、省錢、省力方式,追隨國際的發展。一般言之,要解決此一課題有三大方向:一是提高消費者對數字電視的認知;二是提供對消費者深具吸引力的節目內容;三是降低數字電視機的價格;四是主管部門能制訂相關管理規范及輔導配套措施。


二CATV網絡的發展


CATV寬頻網絡的特性如能善加利用,必有助于高速骨干網絡(NII)計劃的推動,因此臺灣NII推動小組擬定《迎接信息網絡時代,提升國家競爭力》方案,完成“有線廣播電視法”的修訂,開放CATV跨業經營電信業務的網際網絡業務,善用區域內人口覆蓋率高達95的CATV寬頻網絡,實現臺灣省成為全球華文網絡資料中心之一的目標,這是主管部門積極重視CATV系統、希望發揮CATV寬頻網絡功能的開始。在主管部門大力輔導及業者同心協力下,2000年已突破500萬人年上網的紀錄,顯示網際網絡已成為發展的商機。
寬頻網絡如何定義,各有不同的標準,較為人熟知者,定義為數據傳輸速度高于1.5Mb/s的網絡,因此,包括ISDN及傳統撥號式的56kb/s電話數據網絡可說并非寬頻網絡,而CATV系統的HFC網絡使用64或256QAM數字調制技術,傳輸速度高達27或38Mb/s/ch,無疑地具有發展的潛力,也是目前線路出租業務被業者器重的原因之一。

在報章雜志不斷報導及主管部門的利多宣導下,CATV業者實施跨業經營的商機已曙光初現,生機蓬勃,但仍有其待解決的相關問題,諸如技術、人才素質、管理、資金、業務推廣及運維等,將跨業經營電信服務的網際網絡業務正負面條件,加以匯整如表所示。
表說明CATV在目前的環境下跨業經營通信業務的情況,未來除了單向視頻節目傳輸之外,開發網絡雙向交互式的功能,附設增值服務是CATV系統經營者的共識,在技術層面、經濟效益、業務推展等方面,實施反向數據傳輸被普遍認為較為容易可行,經設備器材供貨商不遺余力的大力推銷、鼓吹雙向網絡數據傳輸的未來遠景之下,CATV業者亦積極投入精力收集、匯整資料及開會討論、交換研討結果等,充分認識到利用CATV網絡作數據傳輸已為發展趨勢,部份CATV系統已實際動工構建光纖環路及更新HFC網絡為雙向交互式,并提供電纜調制解調器作雙向數據傳輸服務的工具,但有部份上網服務仍為單向,亦即下載資料使用CATVHFC寬頻網絡,上傳則使用PSTN網絡,由于用戶需額外具備電話線路及支付上傳的話務傳輸費用,不但增加使用的麻煩,也不見得經濟。進入新世紀,固定網絡業務于2000年3月開放,CATV系統相關的線路出租業務于2000年6月底已開放申請,且無經營者數量的限制,對有心跨業經營電信業務的CATV系統而言,早已提出事業計劃書,至目前為止(9月止),48家CATV業者提出申請并獲得籌建許可,約20家通過技術審驗,取得經營許可,為CATV業務的后續經營開創新機。

何以CATV系統經營者能積極配合視訊的數字化、提升頻譜效率并興致勃勃地討論、研究雙向交互式網絡的功能,而且也認為跨業經營電信業務商機無限,但真正付之實施的多為相關企業團的CATV系統?其原因很多,約略歸納出數點作為參考。


1.固定網絡業務的開放


適應電信國際化、民營化潮流的趨勢,同時增進整體經濟、提高社會競爭力及配合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近年來,臺灣陸續開放移動電話、呼叫器、衛星通信、固定網絡通信等業務,并公布下一步電信業務開放的進程,其重點為固定網絡開放的業務項目、開放進程及開放數量。此次固定網絡業務開放政策目標為:
(1)確保新業者能確實完成建設“中華電信”以外的寬頻網絡,即采用可行的寬頻(有線及無線)新技術,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擁有合法路權、并符合電信品質規范的寬頻用戶網絡建設。
(2)使用戶可以享受具有充分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多媒體電信服務。

(3)藉有效競爭提升整體經濟效益,推動臺灣省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促成全面信息化社會的實現。

1999年5月,臺灣公布“固定通信業務管理規則”,其中對CATV系統經營者而言,較有吸引力的是線路出租業務及綜合網絡業務,已有業者積極更新及建設寬頻HFC網絡。2000年3月,主管部門公告三家業者獲得固定網絡籌設許可,三家業者2001年5月均已正式營業,受理用戶對固定網絡業務的服務申請。另外,預計主管部門于2001年10月公告3G系統的管理辦法及受理籌建許可申請,2001年年底公告獲得籌建許可的公司,技術規范為IMT-2000與W-CDMA,采用先審議合格后再競標的方式。


2.線路出租業務


為有效利用公用事業已有的電信網絡資源,并配合固定網絡業務之開放,主管部門允許已依法設置有線傳輸網絡的公用事業單位申請線路出租執照,以提供第一類及第二類電信事業網絡建設所需的傳輸網絡。“固定通信業務管理規則”明確規定線路出租業務為經營不具交換功能的網絡傳輸機線設備及其附屬設備出租業務,1999年6月已開放申請,隨到隨審,不限經營者數量,將能有效地激勵CATV系統經營者爭取經營的信心。

顯而易見,CATV業者跨業經營固定網絡業務具有的優勢,包括:
(1)屬既有網絡,可縮短建設進程,提前取得經營權,爭取到客戶,搶占市場商機。

(2)既有網絡涵蓋住戶廣達95,擁有潛在用戶群,可直接提供到戶服務。
(3)具寬頻接入(Access)網絡,可滿足客戶對頻寬的需求。

CATV業者欲跨業經營電信業務,并非毫無瓶頸,除了龐大資金籌措之外,技術及業務經營遭遇的困難包括:

(1)上行頻道易受噪聲干擾,除客戶端噪聲難以避免外,需減少放大器數目以增加網絡穩定性。
(2)因受光節點以下客戶數多寡影響,不能保證頻寬,為滿足一定頻寬水準,必須增加光節點。

(3)欲跨業經營固定網絡業務,使具有競爭優勢,網絡需寬頻化,將增加傳輸設備成本。
(4)電信是專業人才密集之產業,為確保服務品質與通信品質能獲得客戶認同,必須有各類專業人才分工,但CATV系統工程人員技術能力不足,欠缺雙向網絡技術及電信系統專業人才,以及電信網絡運維經驗,必須積極加以培訓及引進新技術,方能使系統有效運行。

(5)系統為樹狀(Branch)架構,用戶線并聯于同一纜線,當用戶數較多時,由于用戶共享同一條傳輸線的因素,受反向信號產生碰撞、OverLapping、C/N變化太大等的困擾,雙向傳輸仍有盲點,須投入熟練人力作信號調整及除錯,技術上需克服的困難仍很多。


三數字電視的發展


目前,臺灣CATV系統播放的電視均為美國制式NTSC系統下的模擬電視節目,每頻道占用6MHz頻帶,在頻譜已成為珍貴的公共資源后,如何有效地提高頻譜效率,提供更豐富多樣化的服務,已成為各界努力發展的目標,而電視數字化具有大幅提升頻譜效率及信號品質等優點,廣為各界所囑目,也為CATV業界所重視。美國預估2006年收回地面模擬電視頻道的頻譜而由數字視頻所取代,臺灣亦準備在同一時期完成無線電視臺電視節目的數字化,并預計于2006年底收回目前使用的VHF頻譜,相關的配套措施,諸如:數字電視機研制、數字電視節目的開發、模擬電視機收看數字節目所需的信號轉換機上盒的研發也在制訂之中。數字視頻傳輸的信號格式有ATSC的8VSB系統及DVB-T的COFDM系統,各有優缺點,后者較適合于移動接收,但系統較復雜。

臺灣為了讓業界對數字電視的發展有章可循,同時能追隨世界數字電視事業的發展,于1997年底發布《數字電視之衛星及有線傳輸標準》([交郵字第八十六字第0九一四四號>)公告,地面無線電視采用ATSC數字8-VSB規范。

當無線電視臺積極規劃、建設及測試NTSC的8-VSB系統性能時,發現Doppler效應嚴重影響數據信號的接收品質,加上DVB系統已研發出適用于6MHz系統使用的標準,引起了業者高度的關注,透過各種機會向相關單位爭取數字電視規范的變更。2001年6月,臺灣放棄ATSC系統規格的堅持,采用“技術中立,市場導向”的結論,由業者依需求決定使用的系統再向主管部門報請核備,正式定案,掀開無線電視臺數字電視發展的新頁。
當無線電視臺視頻紛擾告一段落之后,業界的目標與注意力漸集中于CATV系統的舉動,在臺灣,CATV收視率達85、超過80個基本頻道數、收費尚稱合理(18美元/月),發展之迅速與成就,堪稱世界的典范。也因為如此,視頻的傳輸網絡幾乎為CATV業者所掌握,沒有網絡,縱使有優良的視頻無法傳送亦是多余,無法發揮應有的效果而拓展商機。有鑒于此,數字電視的推廣有必要思考下列觀點:

(1)必須取得CATV系統公司的合作與協助。
(2)數字化電視節目頻道數要再增加,并提供優質內容。

(3)要能有合乎需求的視頻數字化前端機房設備。
(4)客戶端的機頂盒價格必須低廉。

(5)主管部門要制定相關的規范,另外,再降低數字電視機價格,并能同時收視模擬視頻。

四結論


無線頻譜為社會珍貴的資源,必須充分利用科技發揮其效益,因此,無線視頻的數字化為必然發展方向,一方面提升頻譜效率,另一方面提供較高品質的視頻服務,并能帶動相關電子產業的發展,各界對此大都持樂觀態度,并積極規劃、建設與試驗。臺灣省預計2002年底享有該項“科技豐富人生”的服務。由于CATV系統的頻譜屬于自己的資源,并非公共財產,況且目前仍有至少100~200MHz的剩余頻譜,并無來自于社會大眾提升頻譜效率要求的壓力,加上絕大部份訂戶的電視機均為模擬式,無法收視數字視頻,需配置單價不低的STB方能收視,另外,CATV系統剛完成主管部門規定的系統工程查驗,營運執照長達9年,短時間內并無重新更換(Renew)營運執照的顧慮,因此,并無明顯的數字化壓力,而且數字化所需經費龐大,技術也較復雜,加上工程人員素質仍待加強,這是CATV系統目前尚止于規劃及系統評估的階段,而遲遲未能全面數字化的重要原因。

相關資訊

相關產品

產品系列

在線給我留言

熱門推薦

#{shangpucompany} #{shangpucommend}
免費開通商鋪
掃碼關注電氣網
服務熱線
4008-63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