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發布了《關于2019年6月份廣東電力市場結算情況的通告》,通告中顯示,廣東上半年市場總需求電量883.1億千瓦時,市場實際用電量為882.7億千瓦時,平均交易價差-40.48厘/千瓦時,2019年上半年售電公司凈獲利為4.56億元(若不考慮考核費用為4.88億元),電廠價差讓利為35.73億元,電力用戶獲利30.84億元。
今年上半年廣東電力市場交易量達1658.2億千瓦時,超過去年全年的交易規模。其售電市場成績也是可圈可點。
(來源:本站 ID:bjx-psd 作者:Rosa)
對此,本站專門找到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廣東的售電市場相關數據,以做對此。
01交易規模
2017年上半年交易規模:489.7億
2018年上半年交易規模:1322.9億
2019年上半年交易規模:1658.2億
可以看到,2019年上半年,廣東的電力交易規模增幅為25.3%。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長了近4倍。
02發電側讓利
2017年上半年讓利:35.92億元
2018年上半年讓利:47.62億元
2019年上半年讓利:35.73億元
2019年上半年,廣東發電側的讓利收窄,降幅為24.9%,回歸到2017年上半年水平線。
03售電公司獲利
2017年上半年獲利:6.21億元
2018年上半年獲利:1.4億元
2019年上半年獲利:4.56億元
雖說發電側的讓利收窄,而我們驚喜的看到,售電公司的獲利情況較為可觀,較2018年增幅225%。
04用戶獲利
2017年上半年獲利:26.8億元
2018年上半年獲利:44.4億元
2019年上半年獲利:30.84億元
用戶獲利情況比2018年上半年銳減,降幅為30%,用戶側成本大大提升。
05價差
2018年上半年平均價差-70.5厘/千瓦時
2019年上半年平均價差-40.48厘/千瓦時
2019年上半年,廣東的月度集中競價價差持續走低,曾一度突破3分價差線,致使上半年平均價差僅保持在-40.48厘/千瓦時。
06度電收益
2018年全年0.39分
2019年上半年度電收益0.52分
2019年上半年,售電公司的度電收益達到了0.52分,比2018年全年增幅33.3%。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2019年上半年,廣東在價差縮小,發電側讓利幅度收窄的情況下,售電公司的凈利潤和度電收益均有了大幅提升,并且售電公司獲利數量也在明顯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上半年廣東售電公司的考核費用為6400萬元,比2018年上半年的1.5億元考核費用減少了8600萬元,這也是上半年售電公司凈利潤大大增加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廣東電力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廣東電力市場主體突破10000家,總數達10899家。電力市場交易量也快速增加,上半年累計交易電量達165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4%,超過2018年全年交易總電量,節約用戶用電成本約70億元。
從上半年的結算情況看來,售電公司經營局面有所好轉,在當前月度競價價差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預計下半年售電公司的經營情況也將保持穩定。總體來看,2019年的廣東售電市場整體呈現出利好態勢,隨著現貨市場的試結算以及經營性發用電計劃的全部放開,意味著廣東的售電公司將有更多的市場機會。
然而,在機遇面前如何把握住,操控好,才是關鍵。
首先,控制好偏差考核,守住收益的最后一道門檻。2019年廣東售電公司整體偏差考核比2018年銳減,使得凈利潤大幅提升,可見合理控制偏差考核的重要性。降低偏差考核除了提升自身交易水平、增強對用戶的用電情況把握之外,多渠道開發用戶實現代理用戶多元化也是兩全其美的方法。多元化的用戶組成可以避免因相似用電結構產生的無法抵消的偏差電量,增加了售電公司的容錯率,降低偏差考核風險,盈利自然會增加。
其次,改變策略,將目光從大用戶身上轉移到中小用戶。尤其是在國家全面放開經營性發用電計劃的喜訊之后,售電公司在用戶的選擇上應改變策略,提前鎖定或聯系中小型電力用戶,尤其對于缺少資源的獨立售電公司不失為一個良好的突破口。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而且中小用戶更易控制偏差電量。
最后,通過綜合能源服務等增值服務獲得客戶粘性和額外利潤。比如幫助用戶進行能源管理并獲取節能收入,為用戶提供節電設備,改善用戶用能習慣等等。除了基本的預測,還有能效管理、設備監測和運維或一體化能源互聯網平臺的服務。畢竟,售電公司用售電與綜合能源服務兩條腿走路的格局將是大趨勢。
由北極星電力網和中關村華電能源電力產業聯盟共同舉辦的“2019年電力交易員仿真訓練(第十期)”,將于2019年8月15日-8月16日在北京舉辦,在進行電力市場改革政策解讀的基礎上,運用中長期交易仿真平臺和現貨交易仿真模擬平臺,帶領發電企業和售電企業對電力市場交易模式、競價操作、競價策略以及公司運營等方面進行綜合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