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室的設計規范是:
一、建筑要求
《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94第六章第二節對建筑的要求如下:
1、第6.2.1條 高壓配電室宜設不能開啟的自然采光窗,窗臺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壓配電室可設能開啟的自然采光窗。配電室臨街的一面不宜開窗。
2、第6.2.2條 變壓器室、配電室、電容器室的門應向外開啟。相鄰配電室之間有門時,此門應能雙向開啟。
3、第6.2.3條 配電所各房間經常開啟的門、窗,不宜直通相鄰的酸、堿、蒸汽、粉塵和噪聲嚴重的場所。
4、第6.2.4條 變壓器室、配電室、電容器室等應設置防止雨、雪和蛇、鼠類小動物從采光窗、通風窗、門、電纜溝等進入室內的設施。
5、第6.2.5條 配電室、電容器室和各輔助房間的內墻表面應抹灰刷白。地(樓)面宜采用高標號水泥抹面壓光。配電室、變壓器室、電容器室的頂棚以及變壓器室的內墻面應刷白。
6、第6.2.6條 長度大于7m的配電室應設兩個出口,并宜布置在配電室的兩端。長度大于60m時,宜增加一個出口。當變電所采用雙層布置時,位于樓上的配電室應至少設一個通向室外的平臺或通道的出口。
7、第6.2.7條 配電所,變電所的電纜夾層、電纜溝和電纜室,應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二、防漏措施
配電室滲漏防治應堅持多道設防、排防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采用全面設防、節點密封、復合防水等多種手段。
1、控制墻體的裂縫:在當今施工技術水平下,無論采取什么結構形式的外墻,都很難避免裂縫的產生。另外配電室外墻本身存在大量的窗洞、門洞、腳手架洞、預留管線洞、窗楞洞等薄弱部位,外墻防滲特別注意這些薄弱點。再有提高墻體材料的抗滲能力對墻體防滲有很大的幫助。選取合理的砌體材料用于外墻砌筑,對砌塊間的縫隙注重填堵,防止因浸潤引起墻體滲漏。
2、加強墻面排水:加強墻面排水常見的做法是對外墻面采取憎水處理措施。例如采用有機硅乳液對外墻面進行處理,使外墻不能被水濕潤,以防止由于毛細作用引起的滲漏。
3、推廣涂膜防水涂料:隨著防水施工工藝的推陳出新以及外墻防水材料(如高分子、高聚物改性瀝青、瀝青基等不同基料組成卷材、涂料和密封材料系列產品以及為提高剛性防水混凝土抗滲、抗裂所用的各種外加劑等)的廣泛應用,外墻防滲變得越來越容易。
4、加強使用中的維護:建筑物裝修完工以后,還應加強使用管理和維護,避免因外力撞擊、凍脹等環境因素導致抹灰等結構脫落,從而造成外墻的防滲漏能力降低。
配電室:
配電室,是指安裝有分配多路低壓負荷開關的房間,主要為低壓用戶或用電設施配送電能,低壓配電室的進線一般是由35kV或10kV變配電站內的低壓開關柜分配出的400V電纜。
管理制度:
1、配電室全部機電設備,由配電室人員負責管理和值班,停送電由值班電工操作,非值班電工禁止操作,無關人員禁止進入配電室;公司內有關上級部門因檢查工作,必須要進入這些場所時,應由工程主管或其指定人員陪同,并通知當值領班開門后進入,同時在《機房出入登記表》上做好記錄。
2、保持良好的室內照明和通風,室內溫度控制在35度以下。
3、建立運行記錄,每班至少巡查一次,每季組織檢查一次,每年大檢修一次,查出問題及時修理,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報項目部經理。
4、每班巡查內容:室內是否有異味,記錄電壓,電流,溫度,電表數;檢查屏上指示燈、電器運行聲音、補償柜運行情況,發現異常及時修理與報告。
5、供電線路操作開關部位應設明顯標志,檢修停電拉閘必須掛標志牌,非有關人員決不能動。
6、室內禁止亂拉亂接線路,供電線路嚴禁超載供電,如確需要,報管理人員書面同意方可進行。
7、嚴禁違章操作,檢修時必須遵守操作規程,使用絕緣工具、鞋、手套等。
8、配電房每周清掃一次、保持室內清潔,防止動物進入配電室。
9、配電室的應急照明、滅火器材應保持完好。
10、認真做好值班記錄,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