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過完十一長假,我們迎來了寒露節氣,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個帶“寒”字的節氣,寓意著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寒露節氣的由來
寒露
作者 :左河水
天高晝熱夜來涼,草木蕭疏梧落黃。
日享菊香播小麥,夜喝梨貝養脾腸。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是干支歷酉月的結束以及戌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處于室女座)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節氣的習俗
登高習俗
如果說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游人。
農事習俗
寒露時天氣對秋收十分有利,農諺有:黃煙花生也該收,起捕成魚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來。寒露蜜桃屬北方晚熟桃品種,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飲食習俗
寒露時節,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加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有條件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經常喝,經常吃些山藥和馬蹄也是不錯的養生辦法。
寒露節氣的養生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氣候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干燥,皺紋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會毛發脫落和大便秘結等。
要避免因劇烈運動、過度勞累等耗散精氣津液。在飲食上還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