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行業近兩年的并購案可謂是接連不斷,各種聯姻的消息不絕于耳,頗有種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感覺。
確實,經歷了這幾年的茁壯成長,環保行業里的各種公司也都長大成年了,是該考慮找個伴了。這其中有嫁給“有志青年”的,也有嫁入豪門找到“高富帥”(國企、央企)的。
看多了各種聯姻,大家對此也已經習以為常。但近發生的一起并購卻讓行業突然又繃緊了精神。
本次并購,盈峰環境152億全資收購了中聯環境。中聯環境作為環衛行業絕對龍頭企業,長期占據環衛行業70%以上的市場份額。
所以,這一口真的把盈峰環境吃成了大胖子。
這起并購之后,盈峰環境成為了環保行業新帶頭大哥,產值躍居環保行業民營企業。
01盈峰環境的掌門人
在環保行業里,提到北控、博天、碧水源、桑德這些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但對于盈峰環境這個名字可能就沒那么熟悉。
因為對于傳統行業巨頭而言,盈峰環境算是個新來的外行人。
盈峰環境的掌門人是何劍峰,美的“少東家”,也是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的獨子。說到這你肯定會好奇,好端端的美的接班人不做,怎么跑來干環保了?環保可是個苦差事!
沒錯,這也是很多業內人很關心的問題。對于跨界者,大家都會好奇動機。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中,何享健、何劍鋒父子以1850億元的財富位列大中華區第七。對于如此不菲的身價,就更讓人不解,這么多高大上的行業可以投資,為什么偏偏盯上了環保?
道理其實很簡單:環保是趨勢行業,萬億級的規模,目前正處在市場快速釋放階段。現在干環保正當時,聰明人都會選擇順勢而為,選環保是很務實的選擇。再加上美的在資金和政府公關上積累的實力,和環保行業的匹配度還是很大的,至于技術。。。那還是錢的問題。
當然也有人認為是“美的”的職業經理人機制的原因,這種去家族話的經營方式讓少東家很難繼位,只能另起爐灶。但這種猜測稍加推測就很難成立,因為其父何享健眼中的美的一開始就是要摒棄家族式的牽絆。這也意味著在何劍峰的觀念里,他不是要去子承父業,更理想的選擇是借助優勢資源干出一番新的天地,這比當接班人要更加讓人興奮。
02盈峰環境背后的商業帝國
談到盈峰環境就不得不談盈峰集團,因為盈峰環境從屬于盈峰集團。
盈峰集團旗的實際掌控人也是何劍峰,這應該算是他另起爐灶后的革命根據地。
盈峰集團旗下產業包括環保與高端裝備、母嬰及大消費、投資及資產管理、文化及藝術品、科技新材料五大領域,擁有上市公司盈峰環境、盈峰材料,以及盈峰、中聯重科、威奇、宇星科技、綠色東方、貝貝熊、上風、專風、華藝等一系列知名品牌。
看到這很多人會驚訝于這位美的少東家的低調,如此實力,竟少為人知。如果你了解他的父親何享健,那就不會覺得特別驚訝了,因為他也是出了名的低調,除了每年的胡潤富豪榜,我們幾乎看不到他的名字出現在公眾眼里。這種低調做事的方式也算是一脈相承了。
033年前攜巨款殺入環保行業,從此一路狂買
戰略轉型
就在3年前,環保行業還沒有盈峰環境這個名字。那時公司名字叫上風高科,2015年進行了一次大的戰略轉型后,上風高科才更名為盈峰環境,從此開啟了盈峰的環保產業之路。
公司進行戰略轉型升級,在環保領域先后以17億收購國內環境監測龍頭企業宇星科技進入環境監測領域,1.6億收購國內較早的垃圾發電公司綠色東方,進入垃圾發電領域,5.48億收購并購廣東亮科環保及部分污水處理廠,進入水環境綜合治理及農村污水處理領域。并先后成立兩個環保產業基金,基金總額超40億元。
登上環保行業帶頭大哥寶座
這些收購雖已在行業內引起很大反響,但現在看來仍然只是開胃菜,近收購中聯環境的這個動作著實讓整個環保行業驚愕,這筆交易創造了環保行業單筆收購規模的記錄。中聯環境的加入,一夜間讓盈峰環境登上了環保行業帶頭大哥的寶座。
目前盈峰控股擁有行業內齊全的環保產業群,通過盈峰環境、中聯環境、宇星科技、綠色東方等多點布局,形成覆蓋環保裝備、環境監測、環境治理、環境運營服務的全產業鏈綜合性平臺。
在成功收購宇星科技、控股綠色東方等多家環保企業后,盈峰環境已經在環保行業基本完成了全產業鏈布局,業務涵蓋環境監測、固廢處理、大氣治理、水環境治理、高端裝備制造及綜合運營服務等眾多領域。
用企業家的眼光做投資,以投資人的思考做企業
通過并購中聯環境,盈峰環境拿到了環衛機器人、智慧環衛與AI領域的入場券,打開了新領域的大門。中聯環境作為一家扎扎實實做好研產銷,做好產品,做好服務的國內行業龍頭企業,這為盈峰環境發揮其美的系的制造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這一路買下來,盈峰環境的環保航母已基本就緒,游戲才剛剛開始。
總的來說,在目前環保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切入高端裝備制造確實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1. 環保行業的高端制造有千億級規模企業的想象空間;
2. 避開傳統的工程路線,大大降低了企業未來的運營風險;
3. 制造業是“美的”系的強項;
04瘋狂買入后面臨的挑戰
打天下容易受天下難
環保是一個產業化程度很低的行業,標準化、規范化、節約化、連續化還沒有形成。盈峰環境一路狂奔,攻城略池,雖在短時間內形成了較大體量,但后期面臨的問題也會復雜。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是每一個環保行業的公司做大做強的道路上都會遇到的:
1. 管理模式。環保行業缺乏像海爾、美的這樣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上還處于相對落后的。如何把跨行業的管理經驗和環保行業有效的結合是個很棘手的問題。
2. 行業人才。盈峰環境資本實力強大,依托美的背景擁有著十幾萬的人才,博士、碩士不計其數。作為跨界者,盈峰環境本身并不缺乏人才,但人才結構與環保行業特點匹配度一定是個問題。
國內環保行業的大部分高素質人才多集中在北部地區和東部地區,也就是北京和上海。這種地域上的距離對于人才的影響不可小覷額。
3. 度。對于跨界者,度在短期內是很難提升的,盈峰環境雖收購了一些度較強的環境企業,但管理層本身缺乏相關行業度沉淀,如何把美的積累的智慧與環保行業的積累的智慧相結合,發揮更大的潛力,這是一個很考驗高層領導者的問題。
管理、人才、度,這三個核心問題即便對于在行業里打拼多年的環保企業來講仍是難題。對于一個跨界者,特別是一個不差錢的跨界者,他有充分的探索空間和時間,很期待他能給環保行業帶來不一樣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