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站業務利潤水平,正在趕超傳統燃油業務”。
說這話的可不是新能源車企,也不是充電站運營商,而是來自傳統能源石油巨頭——英國石油公司!
這讓人不禁好奇:充電站真的比加油站更賺錢嗎?
一些有生意頭腦的人可能已經開始盤算了:現在投資充電樁是否一門好生意?
帶著這些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盤一盤,充電樁這門生意現在究竟如何?能不能干!
充電站真的賺錢嗎?
據英國石油公司(BP)透露:自家充電站業務利潤水平即將趕超加油站,并且銷售額也增長迅速。于是,這家化石能源巨頭,嘗到了充電補能的甜頭,開始積轉型。
有人說,人家是外國企業,可能掙錢,但是到了國內就不一定了。因為了解這個行業的人都知道,充電站在國內可并不是什么多賺錢的行業。至少目前是!
根據業內人士透漏,從2014年國家開放民營資本進入該市場以來,玩家越來越多,2017年國內充電樁生產商和運營商共有300多家,雖然2018年進入洗牌期,陸續有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倒下,到2019年底僅剩100多家。而這其中大多數運營商都是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
充電站盈利正超過加油站!投資充電樁是門好生意嗎?
充電樁掙不掙錢,我們還可以拿這個行業的標桿企業作為參考。
以特來電為例,根據其公布的2020年財報顯示。2020年,特來電營收15.20億元,成都特來電營收2.51億元,青島特來電營收2.62億元。
其中,僅有成都特來電在2020年實現了盈利,對應的凈利潤為3800.39萬元。而特來電、青島特來電均處于虧損狀態。數據顯示,特來電2020年的凈虧損為7769.62萬元,青島特來電2020年凈虧損3079.75萬元。
特拉電的母公司,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曾自曝,在特來電上虧了8億,別人想干這事兒,上來要先虧5個億,否則休想做成。
行業大佬都是如此,就別說一些小運營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