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對于中國人來說,是傳統更是一種情結。這頓飯里承載著中國的食文化、年文化和禮儀文化,也見證了生活水平發展的“節節高”。就從年夜飯說起,感受溫州團圓的溫暖與時代的變化。
20世紀60年代的“番薯和菜”
溫州地區山多地少,20世紀60年代初,遭遇自然災害,糧食收成很少,唯獨番薯生長力強,于是“瓜菜代”成為千家萬戶的主食。溫州市區在憑糧票時期,經常有番薯、番薯干搭配供應,一斤糧票供應一斤半番薯干或鮮番薯七斤。
后來,溫州酒家組織甌菜名廚徐巖池等人研制了以瓜菜為主要原料的菜肴。經反復試制,后以番薯為主要原料制作了各種菜肴,人稱“番薯和菜”。
▲番薯宴
對于農村家庭來說,殺年豬可以說是一年中重要的事情。以前,家庭一般在喜事臨近時才會殺豬,例如在動土建房、訂婚、過年等重大喜慶日子,主人家會事先約定屠宰師傅前來殺豬。宰豬還有講究:豬頭要朝東,刀要一刀見血,寓意吉祥;豬心上的血,主人家會留著自己吃,寓意他們在這頭豬上花了不少心血。
▲殺豬過年 -孫毅攝
那時為了過年,有的住在山上的人家必須提前十天、半個月到城里、鎮上買年貨,比如買黃豆做豆腐,買糯米搗年糕,還要買黃花菜、花菜干、黑木耳、盤菜、肉松等干貨。至于牛肉和海鮮,通常要趕到市區的大市場買,這樣一個來回,往往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
提到搗年糕,以前每逢過年,會有一隊搗年糕的人出現,各家各戶提著糯米粉的大盆和糖去排隊。這種年糕不是我們現在吃的那種炒年糕,而是或甜或咸的,夾著皮肉、灑著桂花的糯米松糕。有時候,搗糕師傅還會把軟的年糕做成金元寶、小兔子、小刺猬等,用兩顆紅豆做成小動物的眼睛,活靈活現。
▲民俗活動重現搗年糕 -項紹雄攝
1970-1990年,從吃飽到吃好
過去,盡管人們生活水平低,年貨辦得較簡單,但有幾樣是必不可少的,如腌豬頭肉、曬醬油肉和醬油雞。制作這些并不復雜,家家都會。
豬肉要精選瘦肉,醬油要,還要加入適量味精、白糖和白酒;豬肉的浸泡時間約為一小時,一般在冬至前曬為好,因為那時天氣晴朗,曬出來的醬油肉質量好。醬油雞一般選公雞,曬法與醬油肉相同。自做的醬油肉、醬油雞味美質優還省錢,所以即使市場里有現成的賣,人們還是愿意自己動手曬,生活條件好一點的人家還會曬上幾條鰻鲞。年前,海島漁民會將大鰻魚破開,曬至半干,挑到城里來賣。鰻鲞是溫州特產,蒸熟佐酒,其味比鮮鰻魚更美。
▲曬臘肉-王尚藝君攝
改革開放后,經濟快速發展,已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們開始追求美味的享受。在當時交通不發達,物資交流不暢的情況下,廚師們充分利用本地食材,推出許多廣為流傳的經典菜肴:脆皮魚排、炸溜黃魚、蒜子魚皮、汽鍋甲魚等。
同時,也開始流行在酒桌上擺放十個紅色高腳碗冷盤、十個熱菜,寓意“十全十美”,寄望來年生活“紅火”。
▲紅色高腳碗寓意生活紅火
1990-2010年,山珍海味成百姓家常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資日益豐富,龍蝦、鮑魚、遼參、魚翅等山珍海味也頻頻出現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年夜飯也不再局限家燒,各大酒店、私房菜館推出五花八門的年夜飯菜品供選擇。
▲1998年,溫州水心飯店推出的分歲酒菜譜
▲溫州宴席上普遍出現龍蝦、鮑魚、遼參等食材
但后來,習慣了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的溫州人,漸漸返璞歸真,越發顯得務實節儉。以前年夜飯奉行的“年年有余”,演變為“一掃而光”;以前以喝名酒為榮,后來喝烏牛酒、朝天紅、帝師等溫州人自己造的家鄉酒的多了;并且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中擺分歲酒守歲,尤其2002年非典暴發,將許多人拉回了家庭小餐桌。
▲2000年2月2日《溫州僑鄉報》報道,一份抽樣問卷調查顯示當年有50.6%的人愿意留在家中擺分歲酒,只有36.2%的人喜歡圖方便上酒店。
有71.8%的人將一桌分歲酒的價格定在800元以下,其中500元至800元的,占總人數的38.8%。
“留下來過年”也成為一種新“時尚”。溫州外來人口集中,一些企業專門為員工擺年夜飯、發紅包、寫感謝信、安排文化娛樂活動,讓他們真切體味“家”的感覺。
▲2008年1月21日,市總工會與鹿城區總工會“親情年夜飯”。
2010年至今,刮起新“食”尚
年夜飯的餐飲、文化體驗變得更加豐富。大批外地風味的菜肴甚至外國風味的餐飲紛紛上桌,一些酒店開始試水更高端的市場,開啟個性化模式。
▲“美味珍御膳”酒店推出滿漢全席。
另外還有不少年輕消費者選擇另辟蹊徑,春節期間,通過網購、團購年夜飯,點火鍋外賣年夜飯“送回家”等創意方式來吃年夜飯。
據2018年餐飲互聯網平臺口碑的數據顯示,通過口碑和支付寶下單的年夜飯消費超過30萬頓。美團外賣2019年夜飯消費報告顯示,同比2018年除夕,外賣訂單漲幅達107%。一些工序復雜或難以自制的菜肴,如今通過外賣走向了千家萬戶的餐桌,這不僅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也是互聯網為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與改變。
▲網購年夜飯
忙活一年,還有不少溫州家庭選擇趁春節黃金周旅游過年,但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不了遠門,他們選擇將年夜飯、團拜、家族游等安排在離家不遠的民宿。包一幢民宿,沒有他人的打擾,只與家人好好享受溫馨的過年氛圍。
家和萬事興
今年過年
和家里人一起
吃頓溫暖的年夜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