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格局下,機械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數字化轉型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儼然成為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緊抓時代的機遇,走上數字化轉型的探索和實踐之路。
在這群數字化轉型企業中,涌現出一批在過去被定義為“不適合線上銷售”的傳統企業,其中,機械制造業就是其中一員。
機械制造業是保持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中堅力量,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側影,它的興衰影響著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
近些年,我國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所放緩,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2020,中國機械工業增加值增速整體呈下降趨勢,2019年為5.1%,低于同期全國工業平均水平(5.7%),2020年雖說有所回升,但增速依舊放緩。
市場需求低迷,且在快速增長前期積累了巨大產能,供需矛盾,企業內傳統工業化思維盛行,創新能力有限,缺乏新技術和新產品,同質化競爭日益嚴重,難以擴大市場份額。
而又因設備價格,大小以及所屬區域所限,主要依靠線下面銷及展會類營銷活動,疫情導致難以銷售無法順利開展,新客戶開發難度激增、老客戶難以維系,業績無法保障,回款周期長等眾多因素導致企業遭遇發展困境,一度陷入經營危機。
如何把握時代機遇,實現企業2021年高增長,成了每個機械制造企業家的一大心事。
作為供給端的機械制造商,應積尋求轉型,通過開拓新市場,謀求份額增長,建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其中,針對下游用戶的數字化轉型是機械制造行業實現增長的必經之路。以下幾個要素加速了機械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數字技術
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數字生產力,在過去幾十年時間里得到了長足發展,而新基建的發展刷新了人們對數字技術的認知,還為大數據變革傳統行業,挖掘新的市場機會提供了支持。
市場需求
企業客戶對于產品的采購便利性和定制化提出新需求,希望在線上線下多渠道都能了解并買到所需產品和服務。此外,基于客戶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需求趨勢,企業需要通過數字化建立客戶高效溝通渠道,隨時掌握需求。
競爭環境
存量市場中,市場競爭激烈,制造商應打破傳統渠道及思維,擴大流量入口,增加新的業績來源,利用數字化多元平臺進行高頻率曝光,并形成品牌思維,重塑市場競爭力,實現線上蓄客、線下成交。
商業模式
數字化技術賦能連接產品和服務,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制造商不再單一的售賣產品,而是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提高盈利率。
在數智化時代,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的必答題,但從全球范圍來看,成功率并不太高,許多企業在轉型的道路上越走越偏,終走向滅亡。
每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道路看似相同,實卻天差地別,脫離企業自身情況,單純的照搬前人的成功經驗和方法無疑是自取滅亡。
一切商業的競爭,在于認知之戰和效率之戰。鑒于我國大部分機械制造型企業仍處于“工業3.0”的普及階段,互聯網認知偏差普遍存在。
在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前,管理者應該先樹立正確的互聯網思維,了解互聯時代下的競爭與機遇,明確互聯網盈利路徑和系統,再帶領企業走上數字化轉型之路。
信息來源|單仁資訊